其實,松下想要出售旗下液晶生產線也不是一天兩天,在去年年初的時候,松下就宣布將要退出液晶業務,將于2021年終止生產。按照時間計劃,松下現在辦理拍賣事宜或尋找買家也是在情理之中。
其實,全球面板企業已經開啟了拋售潮,特別是都在紛紛拋售液晶生產線。比如全球電視的“老大”三星已經將蘇州8.5代線出售給了TCL,LGD也早早就停止了第7.5代和8.5代部分LCD面板生產線,其它產線也紛紛減產。
另外,還有三菱等也都在停產或出售旗下液晶產品。為什么日韓品牌都在出售、減產或關閉液晶產線呢?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液晶面板行業的強勢崛起,價格戰導致無利可圖,其次是退出液晶的競爭轉而從中國進口,而又更多精力轉戰其它技術面板的生產。
我國液晶面板制造用了近10年的時間完成了“跨越式”發展,突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增強核心技術的掌握程度,完成專利布局。這些年中國屏幕高速發展,已經占了全球LCD的50%+的份額。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2年我國面板產能占比將達到56%。
由于大陸面板廠在規模、效率、技術的綜合競爭力提升,逐漸掌握的定價權,通過價格戰不斷擠壓外資品牌的生存空間,將液晶面板推到了底價空間。外資品牌的生存空間緊縮,甚至出現了虧損的現象,所以加速“逃離”液晶市場,轉而從中國購買。
其次,隨著創新顯示技術量子點、OLED、Mini/Micro LED以及QD-OLED的崛起,日韓面板企業像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面板的研發和制造,沒有更多的精力和財務拖著“液晶產線”這個包袱。
那么,中企有必要將松下8.5代線“收入囊中”嗎?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作為行業協會不建議、不鼓勵也不支持國內企業下一步再進行此類行為。
其實不難理解,也為目前液晶面板已經沒有多少利可圖。雖然疫情引發居家熱潮,對屏顯設備的需求增加了液晶面板的需求,導致液晶面板實現了近一年的漲價潮。但是,目前液晶面板的產能供應非常充足,而且價格已經滯漲走跌,這時候收購液晶產線顯然是在收“包袱”。
松下8.5代線早2010年前后投產,隨著中國面板商大量投資面板高世代線建設,松下面板事業也陷入激烈的價格競爭。松下的這條產線在經營成本上遠高于同行,長期處于虧損狀態,情況并不好。
另外,目前顯示行業的技術進步或更替還是比較快的,液晶電視在未來肯定會被其他創新顯示技術所替代,會被目前的量子點、OLED或未來出現的某種新技術,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與其在現在花大價錢購買老舊的液晶產線,不如花之間研究新或轉戰新的技術,這樣才能保持自身循環,保持競爭力。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表示,不建議、不鼓勵也不支持國內企業購買海外舊顯示器件生產線,并以低端或低價參與全球競爭的行為。因為這不僅影響我國行業發展的趨勢,也不利于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總的來說,中企接手松下8.5代液晶產線恐成“燙手山芋”。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