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英國物理學家布特和蘭道爾制成了完全實用化的多腔磁控管。一百年來,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磁控管技術從軍用到民用,在歐美和日韓地區得到廣泛應用。20世紀末,格蘭仕大力推廣微波爐開始,磁控管技術也在中國普及開來。如今,全球掌握民用磁控管技術的企業仍屈指可數,微波爐第一品牌格蘭仕就是其中一家。
自主研發磁控管,實現技術自強
2021年C-BPI(中國品牌力指數China Brand Power Index,簡稱:C-BPI)研究成果權威發布,格蘭仕再次位列微波爐行業品牌力指數榜首。2021年是C-BPI研究指數發布的第11年,也是格蘭仕第11次榮登微波爐行業品牌影響力榜首。榮譽背后,凝聚了格蘭仕在微波爐領域對于自主核心的長期探索。
1998年,當格蘭仕微波爐做到產銷世界第一之時,稱為微波爐“心臟”的核心部件磁控管技術卻還被發達國家廠商牢牢控制。為了破解“缺芯”問題,將發展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格蘭仕痛下了“砸鍋賣鐵”都要研發出自己的磁控管的決心。
1999年,格蘭仕立項自主研制磁控管,真誠感召一批國內專家和上游合作伙伴共同攻關。
在專家指導下,格蘭仕攻克電鍍質量關等重重關卡,2001年,第一個格蘭仕自主品牌磁控管正式裝機投放市場,同時這一自主核心部件的可靠性與使用效率均優于同期進口產品。
技術突破后,格蘭仕卻面臨產能的挑戰,國內工業基礎配套薄弱,原材料絕大部分靠進口,價格比較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自己生產原材料的價格總和比外購整個磁控管還要貴。
另外,為了解決生產設備無法購買的問題,格蘭仕組織了一批設備骨干團隊把絕大部分生產線設備完成自主研發、生產、制造出來,從此徹底提升了生產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研發第一年,格蘭仕的磁控管產量產量不足1萬只,但在格蘭仕人的艱苦努力下,2004年,格蘭仕已達到年產磁控管600多萬只的生產能力;到2018年,格蘭仕自主品牌磁控管年產3000多萬只,涵蓋家用微波爐從低功率到高功率、再到變頻全系列的產品型號規格達30多種。格蘭仕磁控管的電子發射效率從70%-71%提升到75%-76%。隨著消費升級和社會環境的變化需求,格蘭仕磁控管一直不斷優化革新。
通過攻克磁控管核心技術難題,格蘭仕建立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磁控管生產線,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目前,格蘭仕包括磁控管、變壓器、壓縮機、電路板、電機等都能自主生產,具有強大的家電自我核心配套能力。
中國人的磁控管技術走進太空
2021年5月29日,由格蘭仕研制的世界首臺航天微波爐隨著“天舟二號”進入中國空間站,中國成為了全球首個讓航天員在太空上吃上健康熱食的國家。格蘭仕航天微波爐相繼為神舟十二號、十三號的航天員烹飪,服務航天事業。
過去在太空,宇航員加熱食物的效率不高。1969年,伴隨著人類第一次登月,美國惠而浦定制的太空廚房成功亮相。20世紀七八十年代,航天員就能夠對水和食物進行加熱,但是效率非常低。2008年,據美國宇航員桑德拉•馬格努斯記錄,當時的技術煮洋蔥需要4個小時才能熟。
在中國,神舟六號飛船首次搭載了食物加熱器。到神舟七號時,加熱1個人的一餐飯大約需要半小時。如今神舟十二號、十三號所使用格蘭仕航天微波爐則達到了超一級能效,7分鐘內便能完成3名航天員的一餐主食,可提供多達120多道美味菜肴。
在攻克特種磁控管研發中,格蘭仕研發團隊也遇到不少難題。在試驗過程中,團隊發現磁控管中心頻率帶與空間站WIFI頻率重疊,影響了通信傳輸,工程師難以通過傳輸回來的數據判斷航天微波爐的工作狀態。因此,格蘭仕研發團隊經過多次的測試與改進,調整磁控管的頻率,成功把兩者的中心頻率分開,通過清晰的傳輸接入數據來檢測航天微波爐的工作狀態。
航天微波爐的10年研發歷程里,類似的磁控管試驗與突破如同浩瀚星海數不勝數。格蘭仕的磁控管技術在太空領域實現應用,烹飪場景延伸到星辰大海,為中國烹飪打開“新次元”。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