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張來自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3C認證,顯示由美的集團旗下的暖通設備公司代工的華為空調,已經獲得一張3C認證,上市只是時間問題。
從智慧屏和智能溫控產品這樣的取名可以看出,華為進入空調的商業邏輯,并不是要搶家用空調市場的蛋糕,而是兩個方向:一是為華為的眾多機站設備機房,提供溫控解決方案,短期內更多是為自己的產品服務,而不是去大面積拓展商用空調市場;二是基于華為的1+8+N戰略布局,補全智能家庭環境下的空氣解決方案觸角,最根本的不是搶家用空調的蛋糕。
小米的大家電之路越發艱險
同樣是主做手機的企業跨界家電領域,華為和小米避免不了相互比較,區別于華為改名智慧屏、智能溫控產品,小米靠征戰低端低價市場獲取第一桶金。
隨著華為做空調的消息傳出,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華為空調由美的集團旗下的暖通設備公司代工,而入股美的集團的小米在進軍空調市場后,并沒有讓曾經入股的美的集團代工,而是找了長虹和TCL等二三線企業合作。這又釋放了怎樣的信號呢?
在2014年小米巔峰時期,雷軍投入12.66億投資入股美的集團,成為戰略合作股東,入股美的集團,也被董明珠怒罵“兩個小偷集團合作”。2015年夏天來臨前,小米和美的聯合打造了一款空調“i青春智能空調”,2999元定價為年輕人的第一臺空調。雖然比美的差不多同款的產品便宜近1000元,不過市場反響并不如預期,兩者合作的新品沒有了后續。
現在的小米空調由打造了“小米空氣凈化器”的智米研發推出,品牌命名為“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但一級能效1.5匹4399元的價格,同樣在市場上不慍不火。在今年4月9日米粉節當天,米家空調單日銷量破6萬臺,銷售額破1億元,斬獲天貓平臺空調銷量和銷售額雙料冠軍;根據小米2019上半年財報,米家空調銷售量取得了100萬臺的銷量。
雖然米家空調業績沒有像小米電視那么耀眼,也可算是稍有起色。但華為的強勢入局,小米的大家電之路勢必會越來越難走。畢竟,業內認為,美的相對于給小米代工,更多是以價格維度的降維合作,而與華為合作,則是強強聯合!
空調業巨頭的洗牌指日可待
自從小米這條鯰魚闖入家電行業后,將家電行業攪合的腥風血雨。盡管小米家電產品一直被行業批斗,從技術貶低,到代工嘲諷,再到售后恐慌放大,甚至被專門攻擊小米的大V們形容為“行業的災星”“供應鏈上的毒瘤”。但是,消費者的認可和追捧卻如一記悶棍敲在了傳統廠家的頭上,尤其是小米電視,竟然連續多個季度保持第一、甚至短短幾年時間沖進了世界前五。
小米尚能如此,作為巨無霸的華為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強敵。
中國當下的空調市場,無疑是格力、美的、奧克斯三分天下。其中,空調業務最強的無疑還是董明珠的格力空調。相比起美的華為的合作,格力似乎沒有那么多優勢。
從技術層面來說,智能化產品已經是時下的流行產品,華為美的的合作推出的華為空調,自有黑科技賣點。格力空調并不占太多優勢。2019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發明專利排行榜中顯示,格力以219件專利數量位列全球第二,中國第一。全球第三是小米的121件、排名第四的是美的97件,第五就是華為的91件,再加上華為累計有超9萬的發明專利,等同于美的也有超9萬的專利。
在銷售渠道方面,華為全球布局的線上線下渠道,服務過全球170個國家的拓展經驗,當下國際市場收入占比超40%,更是格力電器當下國際市場收入占比不到20%不可比的。
因為圈內人都清楚,華為智慧屏、智能溫控品本質上和電視、空調差不多,相較于小米主要聚焦在智能家居生態,已經讓業界嘲諷為“貼牌”咒罵成“屠夫”。強勢的華為更無法低調。
華為當下全球18.8萬的員工數量,甚至是納稅、收入等都是互聯網科技巨頭BAT的總和差不多。況且,華為巨大的體量,本身對于空調類產品也有自己的需求,但在滿足了自己需求后呢?或許會像手機一樣,依然由華為攻入中高端,由榮耀奪取中低端,加之華為自帶全場景真生態、底層芯片操作系統驅動,無論進入哪個行業,都一定是“恐怖級對手”,所以華為終端首席戰略官才敢在央視《對話》節目中公開說:“華為到了哪都是掀起一片腥風血雨”。
雖然華為余承東曾多次表態,華為要做“做產業的賦能者,不做行業的掠奪者”。但是華為涉足家電業,對于其他企業而言的逼迫感和危機感是毋庸置疑的。
好戲已經開場,美的、奧克斯、格力以及小米,做好了迎戰的準備了嗎?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