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6月14日凌晨荷蘭對陣烏克蘭的比賽中,荷蘭 腳布林德在第64分鐘被替換下場是被發現,在比賽中他直帶著除顫器。
AED走入大眾視線
2019年底,在浙江衛視的節目中,明星高以翔發生意外,但網傳附近就有AED設備卻沒能及時進行救治,使得AED設備終于進入大眾視線。
AED全稱自動體外除顫儀,素有“救命神器”的美譽。該儀器針對心源性猝死病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給予電擊除顫。據統計,如果1分鐘之內通過AED對患者進行電擊除顫,救活概率為90%,每延遲 分鐘救活的希望降低7%~10%。而救治該類型的心臟問題,則 直有“黃金3分鐘”的時間限制。
相對醫院中的搶救設備而言,AED更加便攜,并且使用簡單、可供非專業人員使用,因此逐漸在我 的 二線城市的部分公共場所推廣開來。
AED成為家用電器的可能性
雖然目前AED在公共場所的普及率依舊非常不容樂觀,但是目前卻又有 種聲音,認為對于部分家庭而言,AED可以在家中常備。
方面,心血管問題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種,AED對于老年人有 定的普適性意義;另 方面,當代社會中青年人過度勞累,壓力大,經常熬夜成為常態,仿生心臟驟停的比例也逐漸升高。
,除顫儀價格依舊很高。
先除顫儀是醫療電器,與家用電器完全不同,入門門檻高,我們常見的品牌中進行除顫儀生產的有魚躍、飛利浦等;其次目前主要進行AED采購的,是用于公共設施中,很難形成所謂的市場競價;在銷售規模小的前提下,研發的費用和生產成本則將均攤到為數不多的產品上,那么產品價格必然高。
并且就以上三個因素來說,AED的價格就目前看來并沒有出路可言。
二、普通人使用意識不到位。
除了價格因素外,主要的還是普通人沒有使用意識。
在浙江衛視高以翔悲劇事件發生后,曾經有諸多媒體特別是自媒體,在街頭對市民進行關于AED的采訪,但基本上是“不知道、不認識、不會用”。相較于器材本身,普通用戶的急救意識更加亟待提高。
目前, 些城市的公共場所已經針對工作人員進行AED使用培訓,也有 些民間組織,開展針對普通市民的AED使用,并且杭州還對AED使用進行了相關免責的規定,鼓勵普通市民在公共場合使用AED救助他人,讓人人都可以“敢于上手”、“熟練使用”,讓AED發揮應有的作用。相信接下來市民們關于AED的相關知識和意識都會有長足的飛躍。
綜上,AED目前成為家電還是有 定距離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霧化器、制氧機、壓力治療儀等原本只在億元出現的電器已經在逐步走入用戶家中,隨著AED在歐洲杯上的名聲大噪,或許AED也有這個可能,但并不是現在。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