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空調品牌在消費市場的呼聲很高。除了“好空調,格力造”的廣告語風靡大江南北,格力空調的品質也是深入人心。在許多消費者心中,格力完全配得上“空調之王”的稱呼。
不過,同為巨頭的美的和海爾在空調方面的實力也不可小覷,三者之間的差距 拉開太大距離,無時無刻不在給格力帶來這種種競爭壓力。
而在新冠疫情出現的2020年,格力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市場環境的變化,并對經營產生了 定影響。從各家發布的2020年年報指出,美的集團實現收入2857.10億元,海爾智家實現收入2097.26億元,格力的營業收入則是1681.99億元。這 趨勢延續到了2021年。從近期發表的幾分2021年第 季度報告來看,報告期內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331.89億元,美的集團營收約825.04億元,海爾智家實現營業收入548億元。
業界有聲音認為,格力在“頂上戰爭”中實際上已經掉隊,空調之王的稱號已經易主。
而實際上,關于空調之王的稱號是否易主并未有明確定論,但在2020年疫情出現以來,格力 向穩健的經營狀況的確遭遇了 定沖擊。
當其沖的就是經營模式上的沖擊。在以往,格力更多重視的是線下銷售模式,主打傳統的線下專營店和實體賣場,對線上渠道布局的不夠及時,因而受到疫情的直接沖擊。在疫情 為嚴重的事情,人們大多選擇在家辦公和生活,減少出門頻率, 時之間線下門店門可羅雀,線下門店的客流量和成交量下滑嚴重,更多依賴于實體門店的格力品牌也受到了沖擊。
其次,改革轉型未出成果。近幾年里,格力 直堅守“改革”主題,推動企業轉型, 方面接受高瓴資本的入股, 方面大力推動多元化發展,開始涉足小家電、冰箱、壓縮機、手機、汽車,甚至是金融業務,但截止目前未見明顯成果,拖慢了格力轉型的節奏。
第三,企業人才制度危機。格力品牌能走到今天,董明珠的鐵腕式 功不可沒,但隨著其年紀加大,企業轉型,企業接班人的問題也需要提上日程。盡管目前格力方面似乎在培養幾位繼任人選,但到目前為止并未明確提出接班人的正式人選,有的人認為這是因為信心不足,也有的人認為這是還沒到時候。但不管怎么說,接班人未定,也會動搖人們對于企業的信心。除了接班人問題之外,格力還要面對戰略轉型過程中,企業人才的流失?傮w而言,人才問題是格力的 大難題所在。
第四,原材料成本問題?照{ 向是非常依賴原材料的,而從去年開始的原材料價格上漲,無疑給格力空調帶來了打擊。在原材料的使用方面,格力是比較實誠的,董明珠在某次訪談中曾經提到:“我們產品中的純銅含量是99%,甚至 ,別人用純銅80%的銅,那么這兩個產品質量相差很遠,另外我們用原料,人家用回料,回料是原料十分之 的價,這成本好比嗎?”可見,當原材料價格漲價的時候,格力要吃下相當大的材料成本,這對銷售和營收也都是會有影響的。
那么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沖擊和問題,格力是否做出了應對?從結果上看是有的。
比如在去年,格力迅速加快線上渠道建設,促進銷售渠道多元化,而董事長裁董明珠本人也多次下場,親自帶貨直播,帶動格力旗下家電產品的銷量,而對于傳統專賣店,也在進行全新升 ,對銷售模式有所創新,以新類型的服務吸引線下實體點的消費者。
近期,格力也有 番動作,被看做是對近期格力轉型不暢,王座“易位”的反制動作,這些動作就是被稱之為是“分房賣股份”的操作。其中“分房”指的,是董明珠在自媒體發文稱,位于珠!案窳γ髦閺V場”第 批3700套住房即將交付使用。在今年2月份,董明珠曾對媒體表示,這些房子科技人員 人 套,只要在格力干到退休,這套房子就是他的。
而“賣股份”則是指日前,格力電器公布第 期員工持股計劃,擬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數不超過12000人,員工持股計劃的資金規模不超過30億元,占公司總股本的1.8%,盡管員工可以半價認購格力電器股票,但這項“福利”還是附加了條件,該員工持股計劃設置了2年的業績考核期。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格力“分房賣股份”,本質上都是面向公司員工的近似于福利的政策,此舉將有利于提高員工的向心力和忠誠度,屬于人才制度方向的操作,在格力處于轉型期的關鍵階段,這些操作都是比較有實際意義的。在格力抓緊人才的同時,銷售渠道建設和布局也正在同步開展,兩者齊頭并進,或將加速格力的轉型。
當然,人才制度和銷售渠道的建設,都非 日之功,現在這 番操作,或許能夠給格力代理新的動力,但也需要 些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就讓我們靜靜以待,看看格力能夠做出什么樣的成果。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