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傲慢的口吻,這種背刺消費者的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雖然張小泉方稱舊視頻存在一定的斷章取義,但一些偏見已經成型——網友:懂了!張小泉不適合中國用戶。
但是,這種對于消費者的背刺行為并不少見,往近期看,鬧得沸沸揚揚的明星考編事件,在部分網友從代言品牌、合作品牌和綜藝節目贊助商三個途徑入手,試圖對事件當事人進行施壓時,涉及的不少品牌在客服端和直播間的傲慢發聲都令人很氣憤:輕則用統一模板進行敷衍——將“將會進行反映”,甚至忘記刪除話術模板后“不需要有反饋動作”的字樣;重則直接在直播間嘲諷消費者——“吃飽了撐得”。
其中也不乏家電品牌。
短期內除了論壇上的爭議和老用戶要求開具發票外,可能的確看不出這種行為對品牌的影響,但真的可以到此為止嗎?
不傲慢的企業是什么樣的?
對應張小泉,競品王麻子自7月14日#張小泉客服稱菜刀不能拍蒜#的熱搜開始,連續兩天在抖音直播間幾乎是不間斷地演示拍蒜,并且將兩個拍蒜視頻置頂。直播間熱度上升,以“張小泉的競爭對手”的名義上了熱搜,7月14日-7月20日期間,張小泉的11個熱搜話題中,均有網友提及王麻子拍蒜。
在2021年7月18日,舉報吳亦凡的都美竹受到多名受害者的聲援,微博和多論壇的討論開始不受控制——刪不完,整個事件在經歷了漫長的鋪墊后終于加速發酵!當晚,韓束在吳亦凡“翻車”后,第一個進行解約——《發布解約告知函》并進行微博公布。#韓束與吳亦凡解約#相關話題一度被推上微博熱搜,截至當年7月21日,相關話題閱讀量已超10億。而當晚,由于這一舉動,韓束直播間涌入300w人,令平時1-2k觀眾的主播表示“受寵若驚”,并且在聊天中與消費者保持了一致的立場——譴責吳亦凡!
而且,這波熱度也得到了銷量的轉化:韓束在多個平臺均賣到斷貨,其主播甚至在直播間表示部分商品套裝并不非常劃算,部分劃算的單品暫時缺貨,希望消費者過幾天再來,但依舊抵擋不住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整個回復的邏輯非常清晰、態度極其友好:1、華帝已經收到消費者的需求;2、華帝支持消費者訴求,并正在執行;3、華帝感謝消費者的關注和對華帝的風險提示。
當時,該聲明也送華帝品牌上了熱搜,由于內容是與劣跡藝人“割席”,因此反響不錯。此后由于該事件的后續發展,華帝又接連上過幾次熱搜,話題包括但不限于#吳亦凡公司千萬財產被申請保全#、#吳亦凡經紀公司涉合同糾紛被華帝起訴#等等。論壇網友的反應則大多都是:華帝好樣的,敲打其他的代言藝人,讓娛樂圈的藝人們“夾起尾巴做人”。
在聲譽上,華帝收獲好評;在經濟上,華帝或許也將獲得吳亦凡方面的賠償。
企業的傲慢錯在哪里?
可見,企業一時的謙和會被消費者記住很久,并且直觀地帶來經濟效益。企業如果傲慢,則更容易“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被長久記住并厭惡;ヂ摼W不是沒有記憶,互聯網的記憶反而更容易散播,這些網友也都是或即將成為消費主力。
對于企業的傲慢,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為什么企業不該對消費者傲慢。在供需市場中,企業屬于供給方,選擇權在消費者手中,因此才有了“顧客是上帝”這種說法,企業本身對消費者就需要端正態度。
那么,在品牌和網友的糾紛中,作為供給方的品牌因為傲慢,究竟對“上帝”做錯了什么呢?
1、傲慢,是品牌拒絕接收來自消費者的信息反饋
在從實體制造業到互聯網服務業都在追求人性化服務的當下,用戶反饋就是企業最好的前進指向——包括產品提升、經營戰略、受眾下沉等方方面面。
即使不在乎網友對其合作藝人的差評,但使用統一回復話術模板的行為,在遇到真正的問題時呢?敷衍的態度,會讓真正的用戶也感到不悅、不滿,甚至不寒而栗吧。
2、傲慢,是品牌對間接合作藝人莫名其妙的共情
實際上,在整起事件中,品牌是被網友作為反饋的途徑,給予藝人一定壓力,真正對立的并不是品牌和網友(即用戶和潛在用戶),也有不少代言品牌選擇了沉默。但部分品牌工作人員不明智的傲慢舉動——“吃飽了撐得”等嘲諷,卻將自身所代表的品牌與合作藝人放在同一戰線,站在了部分網友的對面,兩者明明關系甚遠,卻要主動攬“火力”上身,導致在論壇、社區被總結歷年來真真假假的質量問題。
3、傲慢,是品牌企業內部不恰當的集體榮譽感
這次的事件中,品牌的傲慢僅僅體現在這兩個方面,而在近年,品牌內部還有一種不恰當的集體榮譽感。
比如某家電企業直播間購物后抽免單拒不兌付,中獎者本以為只是直播間作為合作方欺上瞞下,遂向品牌方的售后客服投訴無果,還受到品牌主播和疑似品牌運營的摯愛粉在品牌直播間接連的“陰陽怪氣”,受害者在論壇進行事件的梳理和發布,甚至該品牌方竟然還傲慢地對用戶發出了律師函!萬幸用戶有時間和精力提起了起訴,也有相關媒體對此進行了關注,目前以用戶勝訴為階段性的結局。
原本是企業內部個別員工或員工團體在工作上的欺詐,即使稍稍升級和發酵后也不過是電商部和公關部的矛盾,卻變成了品牌不恰當的集體榮譽感爆發,品牌不解決工作人員失職欺詐的問題,一股腦地以品牌名義譴責和威脅用戶。
品牌的傲慢究竟是什么?是用優質的產品、貼心的服務、良好的信譽、可靠的品質……通過長時間積攢出的良好口碑,值得驕傲,但不應該將傲慢的矛頭指向用戶和潛在用戶。
品牌不該傲慢嗎?作為甲方,在代言關系中審視代言人的時候;企業在合作直播公司,監督挑剔其直播態度的時候;企業贊助電視綜藝,反復推敲主創團隊的時候。這個時候作為企業才可以將“privilege已經盡數體現了”。
另外,張小泉傲慢的后果不僅僅在于競爭對手王麻子的爆紅,稱中國人“切菜方法是錯的”的總經理,已經被網友發現履歷和人品上的瑕疵,張小泉的品牌印象又跌了。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