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近幾年我國電視市場在經歷過輝煌之后逐漸呈現走低勢態。根據奧維云網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2022年,我國彩電市場的銷售量分別為5089萬臺、4752萬臺、4868萬臺、4894萬臺、4450萬臺、3835萬臺、3634萬臺,呈現下滑趨勢。
電視行業銷量的下行與很多方面有著關系,比如與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的沖擊以及年輕人生活節奏的加快不無關系。此外,市場高度飽和也是制約電視機銷售增長的原因之一。數據顯示,2013年-2021年,我國彩電百戶擁有量由116.1臺/百戶增長至121.8臺/百戶。
也就是說我國電視行業已經提前進入了存量時代,加上后疫情時代國內彩電需求減少。銷售下滑,產量下降,我國電視機行業進入市場大變革時代。目前我國彩電市場明顯處于供大于求階段,面對市場不佳表現,國內電視機廠商進入了低價促進銷量的狀態。
不難發現,我國電視行業面臨著許多方面的壓力。那么,面對這種壓力,我國電視行業應該怎么面對,各大電視品牌應該怎樣破局呢?
大尺寸化布局成為方向之一。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2年,中國彩電市場平均尺寸達到57.4英寸,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8英寸,其中增長最快的是75英寸,市場份額達到13.5%;而8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消費意愿持續增強,其中85英寸產品市場份額為2.6%。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大電視廠商都在不斷完善自身在超大屏領域的布局,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另外就是大尺寸領域的競爭相對并沒有熱門尺寸激烈,這也成為眾多品牌選擇大尺寸化布局的理由。大尺寸化也是未來電視品牌轉型和突破的方向之一。
創新技術是驅動煥新的動力。我國家電產品普遍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缺乏關鍵核心技術,中低端產品過多,高端產品不突出,雖然產品質量跟性能不錯,這也導致沒有創新產品的吸引力。換新驅動力更是嚴重不足。加上價格戰的影響,導致電視行業一直在惡性的價格戰、創新驅動力不足等方面循環。
但是,近幾年以來,OLED、Mini LED、量子點以及激光電視領域,全球乃至國內市場都實現了不錯的表現。據市場研究機構Omdia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1054萬臺,2022年Mini LED背光電視出貨預計達4M。不難看出,這些創新顯示技術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也是電視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最后,電視品牌需要不斷豐富電視的功能和屏后的價值,這樣才能實現突破。隨著5G+Aio、T時代的來臨,電視作為客廳里的大屏擔當,各個應用場景都離不開電視。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來臨,電視作為客廳里的大屏擔當,肩負著娛樂中心、控制中心、健身中心的諸多責任。正是看中了電視多樣化的應用需求,場景化細分成為電視的發展方向之一。
在細分市場方面,游戲電視、音樂電視、影院電視、安防電視等等,通過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開發出使用此場景的產品,來服務對電視有不同需求的人可以預見,細分場景應用是電視未來非常廣闊的市場之一。
雖然我國電視市場面臨許多方面的壓力,但是未來市場的潛力還是非常大,轉型的路也非常廣闊。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