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雷軍就曾公開宣布將把主要精力放在造車上,并且表示會告別小米手機發布會。而本次發布也是由擔任小米總經理的盧偉冰負責,相當于在會前就釋放出“發布會與小米汽車SU7無關”的信號。但是沖著「人車家全生態」的主題,依舊有包括米粉在內的不少網友抱著一絲僥幸心理。
全會關于小米汽車的內容,除了盧偉冰再次闡釋“小米將不會在只發布旗艦單品,而是持續發布貫穿融合“人車家”完整場景的智能體驗”。在本次發布會上的視頻中,作為「人車家全生態」的一環,新品小米平板6S Pro12.4,還可以搭配小米SU7實現車機互聯,座椅后排一插即用,連接汽車Wi-Fi,自動喚起控車界面。
實際上,小米在2023年的12月28日就已經發布了的小米汽車SU7,從技術到配置,事無巨細,但至今仍然沒有公布售價是為什么呢?
小米汽車“住上”熱搜,營銷效果顯著
自2023年12月28日發布后,小米汽車SU7幾乎可以說在“住在”新浪熱搜上,當天下午就有13個熱搜。之后的兩個月時間內,因為價格更是在互聯網反復刷“存在感”。
22日發布會當天,小米汽車再次被傳出保單價格,#小米汽車價格#再登熱搜,接下來則是連網友都很熟悉的辟謠流程;當天晚上小米汽車關聯上的是發布會主題“人車家全生態”,又有不少網友誤以為汽車價格公布。
23日,截至下午16:00,小米汽車熱搜分別是#小米汽車定價策略曝光#、#小米汽車送北京牌照失實#和#北京交管回應忘川小米汽車送車牌#。盡管整個事件“購小米汽車懂北京車牌”怎么看都非?尚,但耐不住偏偏有人信謠傳謠,幻想小米如此“神通廣大”。
目前,小米汽車已經時不時成為熱點和熱詞,盡管可能并不完全是網友自發的天然流量,但卻實實在在吊足了看客和粉絲們的胃口,話題十足,關注度持續高走。
久拖或成“疾”,競品降價恐“拖累”小米
但為什么小米到現在都不公布價格呢?如果說當初營銷的意味明顯,那現在則可能多了一絲顧慮。
在2024年2月18日,目前專注于造車的小米董事長雷軍發布預告了小米2024開工動員大會》,并且公布了2月22日晚7點,小米將舉辦史上首場“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
2月19日早上9點整,比亞迪官方微博貼出海報,海報中明確標注了秦PLUS價格為7.98萬元起,并且打出了“電比油低”的口號。
這張海報的發出,也正式打響了混動新能源車降價的第一槍!
2月19日中午1點16分,五菱汽車第一個跟上,微博發布海報標注“五菱星光150km進階版榮耀價9.988萬元”;
2月19日晚8點25分,長安汽車同樣在微博發出海報,“電比油低!低!低!”同時宣布長安啟源Q05和長安啟源A05售價7.39萬元起。
甚至有網友銳評:吉利和奇瑞估計連夜做海報呢。
其后也有油車品牌寄予反擊:現代伊蘭特則喊出了“電比油強”,并且把價格調整到7.58萬元,并且有小道消息稱,該車型線下門店已經有6w+的報價了。
至此,新能源汽車與油車之間的喊話告一段落。目前網上的主要反饋是降價刺激了購買意向所以去看車;但更多的人決定“再等等”,他們認為:這樣的降價喊話只可能越來越多。甚至有網友用自己打趣:一年前買的秦PLUS來跑滴滴,賺的還沒降的多。
電車整個品類幾乎都被置于“再等等”的境地,小米汽車難道真的可以逆市而行嗎?
舉步維艱,虧千億也再難談性價比
2020年,小米宣布計劃進軍汽車制造業。2021年,雷軍正式宣布將全力以赴——拿出了1080億的現金儲備,計劃首先投入100億用于前期開發。在發布會上雷軍說:“我愿意壓上我人生的全部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
眾所周知,小米的起家是依靠極具性價比的手機產品,但在汽車上,雷軍卻從一開始就選擇“高端化”,至少在售價上并不是低。在發布會上,大部分網友的猜測其價格在14.99萬甚至是9.99萬元,雷軍卻多次暗示價格并不再“親民”——小米汽車采用與寧德時代合作的麒麟電池,成本要十幾萬。同時將小米SU7與保時捷Taycan Turbo等高端車型對比,比如小米汽車可以做到2.78秒的0-100km/h加速,超過Taycan Turbo的2.93秒。
甚至當時雷軍直言“所以不要喊9萬9(小米SU7價格),是不可能的,14萬9也不用講了。我們還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崩总娬f!靶∶譙U7相信定價確實有點貴,但一定讓大家覺得有道理,體驗上會超出預期!
按照雷軍的意思,小米定價不低,談不上性價比的小米汽車就一定大賺了嗎?也不一定。小米手機背后站著富士康,成熟的工廠不僅會帶來完善的制造標準與體系,還有不錯的價格以及帶來的可觀的利潤。但小米造車卻選擇了自建廠房這條道路,同時作為造車外行的雷軍,還需要通過“買買買”來補足造車產業鏈上下游技術和資源,成本自然高過了傳統車企,甚至是高過了搶先進入的同行,而最后進入囊中的無疑一再被壓縮。
據傳,小米汽車內部已經做好未來超5年虧損的準備,但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情況,虧得可能比他們原本預計的更多一點。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