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消息,目前的洽談已經進入最后階段,但因為對收購價格的暫時無法達成一致,還未“拍板”。
可以肯定的是,vivo不是第一個被盯上的中國科技企業,也必然不是最后一個。
第一個因在印度投資被處罰而走入大眾視野的還是小米。
在2014年,小米進軍印度市場,憑借高性價比在當地一眾手機品牌中脫穎而出,并且在日后逐漸成長為當地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印度政府也對小米拋出橄欖枝,不僅特別允許在印外資可持股比例超70%,還出臺了綠色通道和一系列優惠政策,邀請小米前往建廠。在印度發展的十年間,小米在當地共計建成并投入使用了7家工廠,為當地創造了2萬多個就業崗位。
但是之后小米在印度的“待遇”卻急轉直下,2022年1月,印度指控小米逃稅,開出了5.6億元的天價罰單;同年5月,將小米給高通的專利費,定義為“非法匯款”,按照印度當地的法律,凍結了555億盧比(約47億人民幣);2023年4月份印度高等法院駁回了小米的訴求,小米被判定需上繳47億人民幣的“非法匯款”。
同樣,vivo在當年也沒有能夠幸免于難。2022年,印度以洗錢的理由,凍結了vivo在印度的全部資產。雖然隨后因為vivo進行起訴而解凍了資產,但卻需要交納8億元的保證金;2023年底,印度以所謂的打擊金融犯罪為由,逮捕了兩名vivo印度分公司的高級員工——vivo印度分公司的臨時首席執行官(CEO)和首席財務官(CFO),此外還逮捕了該公司一名顧問。
而OPPO在印度則也算是vivo的“難兄難弟”,2022年印度稅收情報局調查認定,OPPO在當地的子公司逃避關稅近439億盧比(約合5.51億美元),要求該公司繳納“所逃稅款”……此后,各種巧立名目、令人匪夷所思的政策和罰金更是層出不窮。
自2020年6月以來,印度政府依據所謂“國家安全”,已經封禁了TikTok、WeChat、UC瀏覽器等超200個中國手機應用程序,同時多家中企相繼被迫陷入稅務風波。小米、realme、OPPO、vivo和一加等中國手機制造商均被指責逃稅。
根據當時的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政府要求中國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手機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官等職位。政府還指示,他們需要將合同制造工作委派給印度公司,以及成立合資企業,將本地制造提高至零部件水平。
而這一點,在本次塔塔集團對vivo的股份收購中也有體現——印度政府要求塔塔集團持有vivo印度公司的股份至少51%,同時要求收購后的合資公司由印度廠商主導,營銷網絡也要本地化。
雖然vivo目前對此并沒有發表任何觀點和評論,但就印度媒體的報道而言,vivo似乎不得不服從,也已經幾近于妥協了。
果然,印度依舊是印度,專屬于中國科技企業的“緬北”。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