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退款”服務最早出現在海外的電商平臺,消費者購物后因為商品與網站描述不符、損壞,或是不合適等情況下,消費者申請退款,電商平臺無需退貨,直接退款。這一事例早期由一些論壇和雜志傳入國內,引起了國內部分人對于國外消費者素質和電商平臺服務的雙重盛贊。
近兩年拼多多的崛起,則是首次較為廣泛的將這一規則帶入國內市場。在一些拼多多用戶的描述中,在收貨后無論是與賣家理論還是向賣家咨詢,在達到一定的回合或是觸發一定的關鍵詞后,拼多多平臺就會在與賣家的對話框中彈出“是否僅退款?”的選項。
毫無疑問,這種“僅退款”的初衷一定是維護消費者權益和公平的市場環境的,更有利于淘汰不達標產品和不實在的商家,同時也為平臺積攢了更多用戶好感,可謂是一舉多得。但在實際的實踐中,卻暴露出了許多問題。
之前小部分買家不停換賬號0元購、薅羊毛的行為多次登上百度、微博和抖音等各種平臺的熱搜,惡意退款、濫用政策甚至成為一部分人眼中的“合理維權”,一度出現過“合理”投訴賣家以獲得0元購的教程。拼多多也因此被一部分自認為本分的小商家視作墳場。
當然,也有個別買家因這種不當得利身陷囹圄,但大多數情況下,賣家只能選擇默默退場。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僅退款”,倒閉商家進一步壓縮生產成本,產品規則大于符合需求,是另一種“劣幣驅逐良幣”。
因此,“僅退款”的改變迫在眉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快手對“僅退款”的“動手”,并不是“僅退款”的消失,而是細化。在公告中,之后的“僅退款”需經商家同意。相當于從過去商家單方面“讓步”,變成了商家和消費者“各退一步”。
實際上,快手并非首家做出類似決策的電商平臺。在此之前,淘寶、京東、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已經陸續對“僅退款”政策進行了優化和調整。8月,淘寶宣布優化“僅退款”策略,依據新版體驗分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權;京東和抖音在年中表示限制“僅退款”的適用范圍,以防止惡意退款行為。
這一變動無疑對電商生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梢灶A見,它將會促進了商家重拾經營信心,也會讓部分消費者被動提升素質,推動了平臺的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這些政策為終結電商在“僅退款”條款中的“弱勢”現狀。
當然,也有聲音認為,這種變動背后是電商平臺業績不佳的表現——平臺目前更傾向于賣方市場,而不是在是買方市場,相對消費者,平臺更需要穩住商家,減少流失。這也不無道理。
但無論是哪一種考量,電商平臺的交易不斷趨于規范和完善,才是真正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