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營業務收入構成來看,倍輕松的產品線覆蓋廣泛,其中肩部產品占比最高,達到了36.98%;頭部及頭皮產品緊隨其后,占比19.42%;眼部、其他、頸部以及腰背部產品也各有市場份額。這種多元化的產品布局為倍輕松帶來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業績快報的發布恰逢倍輕松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儲清華辭職之際。2月26日晚間,倍輕松披露公告稱,公司董事會近期收到公司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儲清華的書面辭職報告。儲清華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所任職務,辭任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根據公告,儲清華作為倍輕松核心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科研管理相關工作,協助構建和優化了公司的研發流程管理體系。
這一消息一度引發市場擔憂,但業績快報的發布似乎為投資者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有效緩解了因高管變動帶來的市場陰霾。
倍輕松自2000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智能按摩器的研發與生產。其產品線豐富多樣,從幾十元的產品配件到數百元至上千元的各類按摩儀,再到兩三千元檔位的肩頸和頭部按摩器,應有盡有。這種全面的產品布局使得倍輕松在市場上擁有較高的競爭力。
然而,近年來倍輕松也面臨著不少挑戰。特別是在2022年,隨著國內外消費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消費需求的下降,特別是差旅出行的減少,倍輕松依賴交通樞紐的線下門店客流量受到了嚴重沖擊。這導致公司2022年營收大幅下降至8.96億元,并錄得了1.24億元的虧損。同樣,2023年倍輕松也未能實現盈利。
其實,近年來倍輕松也面臨著不少挑戰。特別是在2022年,隨著國內外消費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消費需求的下降,倍輕松依賴交通樞紐的線下門店客流量受到了嚴重沖擊。這導致公司2022年營收大幅下降至8.96億元,以及帶來了1.24億元的虧損。同樣,2023年倍輕松也未能實現盈利。
在這種情況下,倍輕松的營銷策略備也被不斷放大,特別是“重營銷、輕研發”這一點。
根據互聯網數據顯示,倍輕松在營銷方面投入巨大。2023年,公司的銷售費用高達6.88億元,占營收比重達到了53.96%。其中,推廣費用為2.86億元,同比增長了101.41%。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策略在近年來備受詬病。與高昂的營銷費用相比,倍輕松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顯得捉襟見肘。2019年至2023年間,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41億元、0.37億元、0.47億元、0.57億元和0.59億元。這種研發與營銷投入的巨大反差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討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重營銷”并非倍輕松一家的策略。在按摩儀行業中,不少企業都選擇了類似的道路。以SKG為例,該品牌近年來在營銷方面同樣不遺余力。2020年,重金簽下了當時頂流明星王一博做代言,在當年“雙十一”期間,王一博定制款SKG K5僅1分鐘就售出20000臺。之后還有楊洋、古力娜扎、張凌赫等都做過SKG的代言人。不僅如此,該品牌還先后拿下了《這!就是街舞3》、《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國新說唱2020》等熱門綜藝贊助,給產品打廣告。一系列重金營銷之下,2020年,未來健康的頸椎按摩儀實現銷量471.08萬件。但研發費用卻常年低于10%。
綜上所述,倍輕松發布的業績快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高管變動帶來的市場擔憂。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按摩儀市場對于“技術”等關鍵信息的脫敏,依然遙遙無期。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