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降價,讓不少剛剛完成購買的消費者感到措手不及,他們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被背刺”的吐槽內容,相關話題迅速刷屏,形成了強大的輿論聲量,沖上了微博熱搜榜二。
這場由大疆降價引發的風波,無疑成為了今年雙十一購物節前,消費信任領域面臨的第一塊“試金石”。
在大疆京東自營旗艦店,大疆旗下多款產品實施價格下調策略,涵蓋品類包括戶外電源、云臺相機、運動相機、手機穩定器、無線麥克風、無人機及掃地機器人等。
其中,戶外電源Power 1000 V2直降900元,Power 500直降500元,云臺相機Pocket 3最高降價900元,運動相機Action 4最高降價1129元,手機穩定器Mobile 7P降價200元,掃地機器人ROMO最高降價300元,無線麥克風MIC 2最高降價800元,MIni 4K航拍無人機最高降價1300元,航拍機Mini 4 PRO最高降價1478元。該店鋪顯示,大疆雙11活動10月9日開始,以上優惠的期限是10月9日0點~10月14日24點。
在消費級手持影像設備市場,競爭已達白熱化程度。從市場份額變化來看,影石從2023年的28.4%大幅躍升至2024年的35.6%,GoPro從38.2%滑落至30.1%,同期大疆份額從19.1%降至13.2%。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格局,降價無疑成為大疆搶占市場份額的有力武器。
技術迭代速度的加快也是重要原因。以大疆Pocket3為例,2024年9月發布時,它搭載了1英寸CMOS傳感器,具備4K/120fps視頻能力,同期影石創新推出的Ace Pro2已經能夠實現8K視頻錄制。這種技術上的代差,迫使大疆不得不通過價格調整來維持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與生命周期。
此外,雙十一大促作為年度流量爭奪的關鍵節點,價格調整成為撬動平臺流量的重要杠桿。
值得注意的是,價格大幅波動引發的消費者維權事件逐漸增多。消費者并非反對產品降價,而是對缺乏明確的產品更新或降價周期預告表示不滿,尤其是針對突發性大幅降價的情況。此情況致使消費者難以依據信息,提前制定科學合理的購買計劃。
價格困局:雙十一促銷套路的提前預演
大疆此次降價所引發的糾紛,絕非偶然孤例,是雙十一這場購物狂歡促銷浪潮中,反復涌現的矛盾沖突的典型縮影。它所暴露出的諸如時間差陷阱、渠道壁壘森嚴、規則模糊不清等一系列問題,已成為長期侵蝕消費者信任的痼疾。
此次大疆降價,精準地踩中了“節前備貨”與“促銷預熱”的時間縫隙。9月至10月初,眾多消費者為國慶出游購置攝影設備,然而國慶的熱鬧氛圍還未完全消散,大疆便突然推出直降促銷活動。這種“購買后即降價”的消費體驗,本質上是商家精心設計的促銷節奏所導致的后果。商家通過提前啟動優惠活動制造緊迫感,讓那些短期內購買產品的消費者,無奈地淪為了“價格炮灰”,承受著價格波動帶來的心理落差。
線上與線下銷售政策的割裂,也導致了維權結果的顯著差異。根據大疆的線上銷售規則,“7天價保+30天無理由退貨”政策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定的緩沖期,多數天貓、京東平臺的用戶通過退貨后重新購買的方式,成功享受了優惠。
然而,線下授權店則設置了嚴格的門檻,拒絕進行退貨退款。這種差異在雙十一期間尤為普遍,線下門店常以“激活使用”“運營成本較高”等為由規避責任,與京東等電商平臺推出的30天價保政策形成鮮明反差。
大疆此次降價的突發性,以及后續應對措施的嚴重滯后性,加劇了消費者不滿。降價消息公布后,官方既未對促銷周期作出解釋,也未出臺統一的補償方案,導致線下門店在處理相關問題時陷入混亂。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可以看到多種線下解決方案,有的門店提供補配件服務,有的門店僅進行登記卻無后續處理,還有的門店直接以“廠商定價自主”為由拒絕溝通。這種規則缺失也是雙十一促銷活動的通病。商家熱衷于宣傳“直降”“滿減”等極具吸引力的優惠噱頭,卻對價格保護期限、跨渠道售后銜接等關鍵信息含糊其辭、避而不談,直至糾紛大規模爆發,才被動采取應對措施。
雙十一預警:促銷不應以消耗信任為代價
雙十一購物節即將拉開帷幕,大疆近期所經歷的風波無疑為商家和平臺共同上了一堂關于誠信的公開課。
京東方面,2025年雙十一活動從10月9日開啟,延續至11月14日,整個活動周期長達37天。相較于2024年,雙十一的啟動時間再次提前3天,刷新了雙十一啟動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紀錄。天貓則保持了“雙節棍”式的促銷節奏,預售期也提前至10月14日。
隨著雙十一從“單日狂歡”逐漸演變為“月度戰役”,對于消費者而言,不必再熬夜搶購,也無需擔憂物流擁堵,有充裕的時間去精挑細選心儀的商品。戰線的拉長也并非全無隱憂,價格跳水的風險隨之增加,消費者該如何避免被價格“套路”呢?
在此背景下,商家應當秉持“規則透明化”的原則,提前公布促銷周期和降價范圍,為在雙十一預售期購買商品的消費者提供自動價保服務,降低消費者的決策難度,減少盲區。在渠道協同方面,應推動線上線下售后政策的統一,至少明確線下補差價的合理期限,以消除因渠道差異而引發的維權爭議。
平臺也肩負著監管義務,按照市場監管總局的要求,優化“僅退款”“最低價”等規則,防止內卷式競爭對消費者權益造成損害,加強對商家促銷行為的審核力度,確保價保政策能夠真正落地。
對于消費者而言,應該樹立“價值消費”的理念,關注產品的生命周期、技術參數和品牌服務,而非僅僅聚焦于價格,做出更為理性的消費決策。
隨著2025年雙十一號角的吹響,雙十一不應淪為“價格跳水”的競技場,消費者期待看到的不僅是“官方直降”“跨店滿減”所帶來的實惠,更是“規則透明”“售后完善”所帶來的安心與保障。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