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今年的雙11,消費者都早早地開始購買家電呢?除了多平臺價保承諾對商品低價進行托底之外,真正的核心原因非常簡單:價格夠低。
繞過國補,“低價”成雙11消費核心新邏輯
2024年,家電市場在在以舊換新的“國補”政策下,呈現消費增長、市場回暖和企業火熱等多重表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突破萬億元大關,較上年增長12.3%。這一數據不僅超過了2017年9454億元的歷史峰值,創下全新銷售紀錄。
在進入2025年后,“國補”的拉動力有所下滑,領取的門檻也在悄然提高,但前期政策培育的市場規模仍保持可觀增幅。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5年7-8月家電全渠道零售額同比增幅大幅收窄至7%。奧維云網甚至預測,2025年9-12月,整體家電市場將下滑15%以上,市場很可能再次面臨階段性壓力。
同時,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十一期間的第三輪國補發放后,部分地區將國補抽取、搶購時間限定在早晨8-10點,且有效期僅當天——這與不少商品“0點搶購”的低價節點形成沖突,導致“低價+國補”難以同時享受。也正因如此,購物類營銷號在推送家電優惠信息時,常會特別標注“低于國補價”,本質是企業或平臺通過自主補貼,彌補國補限制帶來的價格差。
這種“自主補差價”的思路,在2025年雙11期間進一步延續。以京東為例,其針對雙11推出“買貴10倍賠”的保障政策,覆蓋海爾、海信、美的等眾多家電家居頭部品牌10月14日20點至11月11日24點,消費者若發現所購商品價格高于特定平臺官方旗艦店同款售價,可申請最高10倍差價賠付,同時疊加價;顒。
那么,為什么對于價格最敏感的羊毛論壇用戶,會在一定程度上拋棄往年的經驗,在可能并沒有那么恰當的時間,對家電產品進行下單呢?很簡單:價格夠低了,已經達到用戶預期。
觀念迭代,從“價格敏感”到“質量包容”
在雙11的消費場景中,“低價”的影響力已不僅限于拉動銷量,更催生出一種極端的“低價包容”心態——部分用戶甚至愿意以接受潛在質量問題為代價,選擇低價家電產品,這種轉變在低價敏感人群聚集的羊毛論壇中尤為明顯。
2019年,美的集團于廣州正式發布了年輕化新品牌——華凌。就當時的認知,行業普遍認為華凌是作為美的的互聯網品牌、以低價作為核心競爭力進行運營,事實也確實如此。在2022年,華凌推出了空調行業中的里程碑式產品——華凌神機一代(型號N8HE1),憑借突出的低價優勢打開市場、積累知名度。
從華凌以低價戰略打開市場,到華凌神機二代靠低價獲得一些用戶對于質量的讓渡,再到華凌神機因沒有好價而涌現出競品,在本次雙11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這部分原本價格敏感的論壇用戶,基于低價對產品質量的包容度已經到達了全新的境界。
用戶對“低價包容”的心態,也反向推動家電企業調整市場策略,打破了此前對“低價市場”的刻板認知。2021年吳曉波提出“K型時代”后,多數家電品牌的核心戰略是向高端市場突破,僅少數企業通過子品牌試水低價市場,主流觀點認為“以價格為標桿會弱化品牌價值、降低用戶忠誠度,無需精心打磨低價產品”。
但華凌的市場表現顛覆了這一認知:有數據顯示,2025年1-7月,華凌全網交付空調460萬臺,其中神機二代累計銷量達200萬臺。這組數據不僅印證了低價家電市場的廣闊空間,更證明低價市場同樣能形成“品牌/特定型號”的拉動效應。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品牌入局低價空調市場:除了早期布局的美的華凌、海爾Leader及小米,此前明確表示“不打價格戰”的格力,也通過旗下子品牌晶弘推出“小涼神”系列空調新品,其中大1匹與1.5匹掛機定價分別為1899元、1999元,較格力主品牌同類產品價格低約400元。雖然目前遠不能與華凌等品牌的價格比較,但也表明了格力已經邁出了低價產品線的第一步,行業已經達成共識,后續也存在進一步降價的空間。
結語:
從2024年以舊換新政策對家電產品銷量的巨大拉動作用,到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門檻提高后家電企業和平臺在讓利方面的自動補位,不難發現,在政策、企業、平臺的層層推動下,價格已逐漸成為家電消費決策中的核心變量。
而這份對“價格”的重視,在2025年雙11走向了更復雜的方向——當華凌神機二代憑借極致低價成為熱門,市場甚至出現了“包容產品質量問題”的聲音。這種“低價優先于品質”的心態,已遠超常規的“性價比考量”,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陷入了對“低價”的過度追逐,顯得有些走火入魔。
家電消費本應是“品質與價格”的平衡選擇,國補與企業讓利的初衷,是降低用戶消費門檻、激活市場活力,而非讓“低價”成為掩蓋品質短板的借口。在爭相進入低價市場的同時,目前企業可能更需要思考:如何重新掌握“讓利促銷”與“品質堅守”之間的平衡點,避免走向“以價換量、忽視品質”的惡性競爭。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