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眾說紛紜的折疊屏手機再次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甚至不少爭論和非議,從三星、華為,再到一系列的追隨者和蹭熱點者,相繼推出折疊屏手機吸引市場眼球,這到底是水到渠成的引爆,還是迫不得已的應對?
透過外界對于折疊屏手機的“毀譽參半”背后,各個廠家卻透露出一個共同的信號:折疊屏手機的發布和上市,并非來自產業鏈上游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的必然結果,恰恰是來自下游的用戶需求多變和市場形勢惡化倒逼的被迫之舉。
火紅多年的智能手機市場,從去年開始就陷入一輪跌跌不休的通道之中。即便是三星、蘋果等洋品牌,都開始降價搶蛋糕謀生路,而華為、小米、oppo、vivo更是苦戰之后紛紛謀求中高端轉型,以質量取代數量構建新的跑道同時,也開始嘗試推出新品牌搶奪細分市場需求的策略。
最終在轉戰中高端市場的過程中,眾多智能手機企業將重點還是聚焦于產品上的創新和迭代。從全面屏的行業性引爆再到如今的折疊屏火熱,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企業推動產業和產品的升級迭代,而是來自外部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用戶持續多變的需求倒逼和倒推。由此,這對于正在“低價格戰”泥潭中苦苦掙扎的中國彩電產業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借鑒和參考。
一方面,彩電與手機都屬于電子類產品,雖然手機的更新換代快于彩電,但是最近幾年來也在呈現越來越慢的更換率;另一方面,彩電與手機都屬于新技術產品和低價格性價比的兩極化競爭。此外,這幾年來彩電和手機都同時陷入一輪因為AI、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家居變革和發展的新拐點,挑戰與機會并行。
雖然最近幾年來,大量彩電企業因為“液晶同質化競爭白熱化,以及OLED、量子點、激光等新興顯示技術接力乏力”,再次遭遇外部市場環境和消費需求的低迷,最終走進一條“量跌利下滑”的通道之中。但是,對于整個彩電產業,以及相關企業來說,脫貧脫困的唯一出路,并非外部的市場低價格戰,而是直接面向用戶的新技術、差異化產品戰役。
產品這個本土彩電企業最大的軟肋,恰恰是走出這一輪競爭泥潭最大的籌碼。這正如全面屏到折疊屏手機的迭代一樣,對于一個消費電子行業來說,沒有產品力只有營銷策劃、炒作包裝的能力,最終一定是“頭重腳輕”。由此,對于眾多彩電企業來說,一定要在激光、量子點,以及OLED,甚至各種新型顯示技術上,建立起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目前來看2019年的彩電市場競爭大幕,還沒有完全開啟。但是梳理此前海信、創維,以及TCL、長虹、康佳,還有索尼、三星、夏普、飛利浦等企業的動作來說,圍繞各種能用顯示技術的差異化創新競賽已經打響。同樣是量子點,為何三星與TCL的產品帶給用戶的感覺就不一樣;同樣是OLED電視,為何創維、索尼,以及康佳、長虹帶給用戶的體驗差異很大;為何同樣是激光電視,海信、長虹與極米、堅果等,就不一樣。
事實上,當前中國彩電企業所面臨的局面,與智能手機市場近幾年來的局面頗為相似,就是產品不給力、低價格亂戰。對此,家電圈認為,突破口則一定在產品上,那就是持續不斷的差異化新品輸出,走出一條自我把控的道路。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