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生產壓力加速轉移
隨著疫情在日韓國內爆發,如三星、、索尼等日韓廠商紛紛關閉本國國內的加工廠,將產量轉移至東南亞地區的工廠進行加工生產。
雖然中國仍在有序地復工復產,但是作為疫情爆發的“起點”,加上關稅的影響,大部分國際家電企業持續向東南亞國家轉移。東南亞的中下等收入國家在國際貿易中享受到發達國家的關稅優惠政策,人工成本也比中國要低,受疫情影響相對較輕,導致疫情期間大量的家電生產線向東南亞轉移。
據西柚了解,美國科技公司蘋果,微軟和谷歌如今都在尋求將其硬件產品的更多生產移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谷歌將在四月開始在越南開始生產即將面世的低成本智能手機,傳聞稱其為Pixel 4a。報告稱,即將到來的旗艦智能手機也將在下半年在那里生產。
另外,谷歌還要求泰國的制造合作伙伴為其所謂的智能家居產品準備生產線,例如支持語音助手的揚聲器。同時,微軟希望其第二代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的Surface系列能在越南開始生產。去年蘋果曾試圖在越南開始生產其AirPods的試驗,并要求供應商考慮將15%到30%的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的其他地區。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智能手機方面,由于疫情爆發打亂了供應鏈,降低了生產速度,華為和蘋果,預計分別減產15%和10%。三星因為其生產線位于中國以外,其智能手機產量預計只減少3%。原來,三星在2009年開始將其智能手機生產轉移到越南,并在去年10月停止了在中國的智能手機生產。
欲離難離中國仍然占據供應鏈上游
雖然有很多國際家電廠商將產量遷至東南亞,但是西柚了解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東南亞國家的供應鏈受到了壓力。鑒于中國是許多國家中間產品的最大供應國,目前尚不清楚各國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貨源的多樣化。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家韋連·維蘭托說,中國的規模、廣泛的供應鏈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使其成為“對大多數國家而言不可忽視的市場”。即使各國不直接依賴來自中國的商品,它們的其他來源國仍然使用來自中國大陸的原材料。
有專家表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體量接納“中國制造”的全部供應鏈,所以,企業更傾向于在現有產能中分出一部分,根據各國的資源稟賦,上下游配套,以及產品不同的消費市場,在最適合的國家設廠,合理布局,保證整個供應的高效、安全,同時控制成本。如果完整的供應鏈還掌握在中國人手里,就不會影響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
行業人士告訴西柚,雖然產能出去了,但是整個工廠的管理中心仍然是在中國國內,供應鏈的整合仍然是在國內——從內地工廠到海外工廠是一個“復制+粘貼”。未來,中國人用工廠產能撒遍世界。過去造就了中國的世界工廠,未來也會形成“全世界造工廠”。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