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消費環境上,出游已經連續多年成為黃金周消費的新熱點: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05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1.9%;電影票房總額約2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17.8億元增幅明顯。消費熱點的轉移也為家電的銷售帶來了一定的阻力,與此同時,家電業本身所依附的樓市,在930達成調控一周年之后的“金九銀十”的定律被打破,同時也帶來了全年甚至是黃金周家電市場的“冷淡。
回望2017年,在1-8月,中國彩電市場總銷量同比下降7.2%,銷售額同比增長5.0%。其中,在818大幅增長的拉動下,彩電市場實現2017年的首度增長,但9月預計情勢不佳,因此三季度大幅下降的局面將成為定勢。而其中情勢更加不容樂觀的則是春節、五一、十一、等傳統旺季。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三個時間節點在2017年的月份權重(包括預測部分)基本都成為了墊底,大致逐年下跌,而相對的,618、818、雙11和雙12等電商促銷季對彩電零售的拉動力仍保持強勁,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因此,在傳統節日拉動力不足、消費者假日消費習慣改變以及新晉因素——彩電價格仍處于高位對消費牽引力不夠的影響下,十一彩電市場遇冷。比較明顯的是在第40周,2016年線下零售達181萬臺,而2016年僅98萬臺,跌幅明顯,而線上則從37萬臺小漲達到52萬臺。而在41周相較2016年有小幅上漲。整個2017年十一促銷期,彩電銷售共計292萬臺,同比下降15.6%;118億元,同比下降11.9%。但同去年相一致的是:整個彩電市場的走勢無論線上線下同屬于高開低走后趨于平穩,唯一的區別是:今年因為假期多一天而在銷量上有小幅翹尾現象。
從渠道上來看,大連鎖下降明顯,降幅達到31%,百貨商店、超市和其他渠道也有從16%-21%區間內不同幅度的下降,線上同比增長38%。同時,線上渠道的總占比也增加了12%,達到31%。
從品牌上來看,國內傳統品牌份額仍然保持有絕對的優勢,占比高達70%,但同時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7個百分點;外資增長了6.4個百分點,達到9%,而互聯網品牌則有0.7%的小幅滑落,占比21%。其中,海信在線上、線下取得雙冠,銷量份額分別為16.0%和13.8%,夏普怎在線上、線下分別盤踞三和二名,占比分別為13.2%和12.7%;ヂ摼W品牌小米在線上銷量份額中表現搶眼,占比達12.2%,對互聯網品牌的頹勢有回拉的作用。
在尺寸方面,受到夏普降價的影響,各大品牌45寸和60寸價格下降明顯,分別達到24.3%和17.8%。55寸則觸底反彈,在一片下降中反而回升了1.0%。對應的銷量上,55寸依舊占據主流,銷量同比小升0.6%到達32.8%。55寸以下除45寸同比上漲4.9%到達4.9%之外,其余皆同比下降。55寸以上則皆呈現小幅度上升。
同時,彩電市場受消費升級的影響顯著,高端產品在十一期間銷售增長,對均價提高有拉動的作用。十一期間,2000元以下機型銷量明顯下滑,4000元以上價格段的銷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2000-3999元價格段依舊是主流,占比從2016年的39.2%小降到達39.1%。同時UHD和HDR電視占據大半市場成為主流,高畫質成為首選。曲面和超情報市場分化,結構差異化產品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量子點電視維持了2%的市場份額,原地踏步。
OLED電視實現了跳躍式增長,十一促銷期銷量規模同比增長145%,市場份額達到1%。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創維在其中功不可沒,同比增長達到196%,市場份額過半,達到53%。
而在線下機型銷量和銷額排行榜中,尺寸上,55寸表現矚目;品牌方面,夏普獨領風騷,前5名占了1、3、5三個席位,而同為洋品牌的索尼則也占據了第4以及8-10的位置。海信、創維和TCL夾縫求生。
線上機型和銷額排行榜上,小米則是風頭無二,包攬線上銷量排行榜的前三名,銷額則在前三中站的兩個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