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3月,發生了兩次政策性的制造
環境變化,將對整個
家電業在2018年的表現乃至今后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特朗普正式簽署針對中國的總統備忘錄 3月23日,特朗普正式簽署所謂針對中國“經濟侵略行為”的總統備忘錄,并將對價值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這也被諸多媒體認為是美國對中國打響貿易戰第一槍。同時,特朗普在簽署貿易備忘錄的同時還表示:“這只是開始(This is the firs tof many)!
毫無疑問,這將會對我國制造業帶來極大的影響?紤]到美國這項舉措的影響,大概率上受到沖擊較大的是美國進口規模相對較大和分領域占比水平較高的項目,而通過相關機構出具的數據來看,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中國的電氣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首當其沖了,而電氣設備中一個占比極高的項目則是家用電器。

對此,高盛集團也給出了相同的看法。高盛認為,電動工具和電器產品受到的影響可能將位列榜首。這是因為在這些產品上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顯著。
而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彩電出口1億臺;冰箱出口4958萬臺;空調出口5244萬臺;洗衣機出口2318萬臺。其中,彩電出口量是國內市場的一倍,其他家電品類幾乎都是國內外各占一半。雖然目前沒有家電品類對美出口的具體數據,但對美出口歷來是我國出口貿易的大頭。在出口的機電產品中,家電品的占比絕對不是個小數。
特別是對彩電、空調、冰箱這些大家電品類,在國內市場相對成熟的情況下,各個相關企業都將出口視作企業規模持續擴張、利潤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貿易戰的開始,必然會對這些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
3月27日萬和電氣在A股開盤前曾表示,根據2017年度業績快報的財務數據統計,公司對美國的出口額占營業收入總額的27.14%,占出口總額的76.20%。但同時其也強調:中美貿易戰對公司出口業務影響并不大。
乍看之下,萬和在對美國出口業務占總營業收入超過四分之一的前提下,說對業務沒有影響似乎有點夸下?。但實際上,我們可以在萬和的年報上看出一些端倪:在2017年半年報中,萬和通過發揮與核心客戶的戰略性合作優勢,產品出口重點聚焦在俄羅斯、南美、中東、東南亞等海外新興市場,同時借助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東風,縱向深入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及其他新興市場。
而萬和并不是個例,在政策等影響因素下,萬和等一批以性價比為主打手段的品牌企業,將對市場的關注點更多的落在了“一帶一路”和東南亞地區。
與此同時,以海爾為代表的走高端跨國路線的大企業受到的影響也微乎其微。海爾在收購兼并了美國的家電巨擘——GEA的前提下,即便中美貿易正式開戰,出口美國的成本上升,則可以依托GEA在美國的生產基地就地生產。
而真正會嘗到苦頭的往往是那些沒有獨立品牌的、以低價作為唯一生存條件的企業。而這些企業,也恰恰是我國的政策導向中需要淘汰的一批企業。
兩會提出家電更重“智造”,對單一市場依賴性下降 在今年的兩會中,依舊有不少家電及相關行業的“明星”企業家參會,并且提出的不少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意見與建議,得到了媒體的廣泛報道,比如董明珠的“提高個稅起征點”等。
而“中國制造2015”的核心思想依舊是兩會中各個代表議論的重點。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于3月8日下午建言稱,質量和創新同樣重要。因此,雷軍對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直言,只有把質量搞好,中國制造才能去除山寨、低端的形象。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今年兩會第二場“代表通道”上更是談到,中國制造要成為制造強國,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耙恍╆P鍵核心技術還沒掌握在自己手上!
幾乎所有的代表的觀點都著重落在了企業自身制造和研發技術升級、產品精益求精和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上。這也恰恰與我國近年來推行的供給側改革的觀點不謀而合。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12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也就供給側改革發表了觀點:“籠子”騰出來,“鳥”也要引進來,以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制造業并不懼外來品牌的入侵,將更加獨立自主的進行產業和產品的升級。
同時,在我國近年來“一帶一路”的政策引導下,2017年全年我國家電出口穩中有升,“一帶一路”區域家電出口情況明顯好于其他區域。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預計,2017年全年我國家電出口規模將回到或小幅超過歷年來的最高水平。
根據GfK數據,2017年1-8月,彩電在俄羅斯、東亞、西亞這些國家和地區增幅較大,特別是巴西增長22.9%,阿根廷增長4.9%。同樣,白電在南美、中亞、西亞銷量增速較快,特別是哈薩克斯坦銷量增24.7%,土耳其銷量增22.1%。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除電視產品外,空調、冰箱冷柜、洗衣機產品“一帶一路”區域的出口量增速和出口額增速都遠高于非“一帶一路”區域,而四大家電產品“一帶一路”區域的出口單價增速也比非“一帶一路”區域高了超過5個百分點。
而美國作為單一地區市場,貿易政策風險也一直處于較高水平,而“一帶一路”則無疑是將整個海外市場的風險分散化。以“中國智造2015”為目標的大企業和品牌實力雄厚、積極布局“一帶一路”的品牌企業受到的沖擊會相對較小。而原本單純依靠低廉的價格來達成出口目的的企業,則會受到較大的影響,而這部分企業,也是我國目前所希望淘汰掉的、所謂的高耗低效企業。
在隨后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表達了相類似的觀點: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完善制造強國建設政策體系,以多種方式支持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煥發新的蓬勃生機。
同時,報告也提出了: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相適應、消費升級和有效投資相促進、區域城鄉發展相協調,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作用。
市場這種外部環境的變化的確會給家電制造業帶來沖擊,但能夠穩固家電品牌行業地位和推動家電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并不能被市場左右,而是依取決于企業自身。并且,伴隨著我國“智能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等有利的國家層面上的政策引導因素,普通家電企業接受政策引導,開拓新市場,并將整個企業的發展維持在一個較為樂觀的發展前景并非難事。